艰难拟梭菌感染
简介
艰难拟梭菌是一种引起结肠(大肠最长的部分)感染的细菌。感染症状轻则腹泻,重则结肠受损危及生命。这种细菌通常被称为艰难拟梭菌或艰难梭菌。
艰难拟梭菌引起的疾病通常发生在使用抗生素药物之后。其主要影响医院或长期护理机构中的老年人。不在护理机构或医院的人也可能发生艰难拟梭菌感染。一些可导致严重感染的细菌菌株更容易影响年轻人。
这种细菌曾被称为艰难梭菌。
病因
艰难拟梭菌经口腔进入人体。他们可能在小肠开始复制。在抵达大肠某个部位(即结肠)时,该细菌可能释放损害组织的毒素。这些毒素摧毁细胞,并导致水样腹泻。
在结肠外,细菌并不活跃。这些细菌可在以下等地方长期生存:
- 人类和动物粪便。
- 房间内的各个表面。
- 未清洗的手。
- 土壤。
- 水。
- 肉等食物。
当细菌再次进入人的消化系统时,它们就会再次活跃并引起感染。由于艰难拟梭菌可以在人体外生存,因此细菌很容易传播。不洗手或清洁不到位很容易传播细菌。
有些人的肠道中携带艰难拟梭菌,但从未因此而生病。这些人称为细菌携带者。他们可以在自己不生病的情况下,传播感染。
症状
症状通常在开始使用抗生素后 5 至 10 天出现。但症状也可能在第一天就出现,或者直至三个月后才出现。
轻度至中度感染
轻度至重度艰难拟梭菌感染的最常见症状如下:
- 一天三次或更多次水样腹泻,持续超过一日。
- 轻度腹部痉挛和触痛。
严重感染
严重艰难拟梭菌感染的人往往会流失过多体液,即脱水。他们可能需要住院治疗脱水。艰难拟梭菌感染可引起结肠发炎。有时,可形成可能出血或产生脓液的天然组织斑块。严重感染的症状包括:
- 一天 10 至 15 次的水样腹泻。
- 可能是重度的腹部痉挛和腹痛。
- 心率加快。
- 体液损失,称为脱水。
- 发热。
- 恶心。
- 白细胞计数增加。
- 肾功能衰竭。
- 无食欲。
- 腹部肿胀。
- 减重。
- 便中带血液或脓液。
严重和突发的艰难拟梭菌感染可导致结肠发炎并变大,称为中毒性巨结肠。还可导致脓毒症,即人体对感染的反应将损害人体自身组织。巨结肠或脓毒症患者需要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但对于艰难拟梭菌感染,中毒性巨结肠和脓毒症并不常见。
何时就诊
在抗生素治疗期间或之后不久,一些人会出现稀便。这可能是艰难拟梭菌感染引起的。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请就诊:
- 一天三次或更多次水样腹泻。
- 症状持续超过 2 天。
- 新发热。
- 严重腹痛或痉挛。
- 便血。
并发症
艰难拟梭菌感染的并发症包括:</p>2
- 体液损失,称为脱水。严重腹泻会导致体液和称为电解质的矿物质严重流失。这使得机体难以正常工作。其可导致血压下降至危险的程度。
- 肾功能衰竭。在某些情况下,脱水会迅速发生,以至于肾脏停止工作,这就是所谓的肾衰竭。
中毒性巨结肠。在这种罕见的情况下,结肠无法排气和排便。这导致结肠扩张,称为巨结肠。如不及时治疗,结肠可能会胀裂。
细菌也可能进入血液。中毒性巨结肠可能是致命的。需要进行紧急手术治疗。
- 大肠上出现孔洞称为肠穿孔。这种罕见的状况是结肠内壁受损所致或发生于中毒性巨结肠症之后。细菌从结肠进入人体中部的空腔(即腹腔),可导致危及生命的感染,即腹膜炎。
- 死亡。如果不及时治疗,严重的艰难拟梭菌感染很快就会致命。在极少数情况下,轻度至中度感染会导致死亡。
诊断
艰难拟梭菌感染的诊断依据是:
- 腹泻。
- 艰难拟梭菌感染的其他症状。
- 粪便样本中的艰难拟梭菌。
对于排便规则、粪便成形者,不应进行艰难拟梭菌感染检测。有些人在未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也会发生艰难拟梭菌感染。因此在诊断艰难拟梭菌感染时不需要考虑最近抗生素使用情况。
粪便检测
如果怀疑艰难拟梭菌感染,可对粪便样本进行一次或多次检测,以显示是否存在毒素或产生毒素的细菌菌株。
结肠检查
在少数情况下,为了帮助确诊艰难拟梭菌感染,医务人员可能检查结肠内部。可能采用软式乙状结肠镜检查或结肠镜检查。这些检查需要将一端装有小型摄像头的软管插入结肠,寻找问题部位。这些检查还可以帮助找到其他症状原因。
影像学检查
胃部 X 线或 CT 扫描可以寻找艰难拟梭菌感染可能的并发症。影像检查可以发现:
- 增厚的结肠壁。
- 肠道扩张。
- 结肠内膜出现孔洞,也称穿孔。
治疗方法
仅对感染症状进行治疗。不治疗携带细菌但并未生病的人。
抗生素
如果艰难拟梭菌感染与抗生素有关,医务人员可能会停止使用抗生素。但是,抗生素往往用来治疗另一传染状况。改用另一种抗生素可能不太可能引起与艰难拟梭菌感染相关的腹泻。
使用抗生素是治疗艰难拟梭菌感染的主要方法。通常使用的抗生素包括:
- 万古霉素(Firvanq Kit)。
- 非达霉素(Dificid)。
甲硝唑(Flagyl)可能与万古霉素配合使用,治疗严重的艰难拟梭菌感染。
外科手术
如果存在以下问题,则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结肠的患病部位:
- 严重疼痛。
- 器官衰竭。
- 中毒性巨结肠。
- 胃部区域壁黏膜的肿胀和刺激,称为发炎。
重复感染的治疗
约 25% 接受过艰难拟梭菌感染治疗的人群会再次生病。原因可能是第一次感染从未痊愈,也可能是细菌引起新感染。每次艰难拟梭菌感染均会增加再次感染的风险。感染三次或以上者,再次感染的风险超过 50%。
以下人群的重复感染风险更高:
- 年龄超过 65 岁。
- 在服用治疗艰难拟梭菌感染的抗生素同时,由于另一种医疗状况而服用其他抗生素。
- 罹患肾衰竭、炎性肠病或慢性肝病等严重状况。
治疗复发的艰难拟梭菌感染的方法包括以下方法:
- 抗生素。治疗重复感染可能需要使用一个或多个疗程的抗生素。抗生素往往与刚开始使用的抗生素不同。每次感染复发都会令抗生素疗法的疗效有所减弱。
- 抗体疗法。贝洛度尤单抗(Zinplava)疗法是一种针对艰难拟梭菌毒素 B 的人类抗体。它已被证明可以降低反复发作高风险人群再次感染艰难拟梭菌的风险。
-
粪菌移植(FMT)。粪菌移植是治疗反复发作的艰难拟梭菌感染的更新的方法。已在临床试验中研究 FMT。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尚未批准粪菌移植,但允许将粪菌移植用于治疗艰难拟梭菌感染的试验。
粪菌移植通过插入直肠的专门的管子,将另一个人(捐赠者)的粪便放入结肠中,从而恢复健康的肠道细菌。在用于粪菌移植前,会对捐赠者进行医疗状况筛查,对其血液进行感染检测,并仔细筛查粪便中的寄生虫、病毒和其他传染性细菌
。进行 FMT 者可能需要就治疗的益处和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FMT 还称为粪便移植或肠道微生物群移植。
FMT 通过将另一个人(捐赠者)的粪便放入结肠内的特殊管道,从而恢复健康的肠道细菌。在用于 粪菌移植 前,会对捐赠者进行医疗状况筛查,对其血液进行感染检测,并仔细筛查粪便中的寄生虫、病毒和其他传染性细菌
。研究已显示,一次或多次 FMT 治疗艰难拟梭菌重复感染的成功率超过 85%。
益生菌。益生菌是含有微生物的补充剂或食品,可以保持或改善体内的“有益”细菌。这些产品在治疗艰难拟梭菌感染中所起的作用尚不清楚。并非所有研究都表明益生菌有助于预防或治疗艰难拟梭菌感染。
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治疗或预防艰难拟梭菌感染的强化益生菌。强化益生菌无法在研究项目之外获取。
如何预防
为预防艰难拟梭菌,除非需要,否则不要使用抗生素。有时,您可能会拿到抗生素处方,用于治疗非细菌引起的状况,如病毒性疾病。抗生素对治疗病毒所致感染并无帮助。
如果确实有需要,请询问是否可以开具服用时间更短的药物或窄谱抗生素处方。窄谱抗生素针对有限的几种细菌。影响健康细菌的可能性相对少些。
为帮助防止艰难拟梭菌传播,医院和其他医疗护理机构遵循严格的感染控制规则。如果您的亲人住在医院或护理院,请遵守规则。如果发现照护者或其他人员没有遵守规则,请提出质疑。
防止艰难拟梭菌传播的措施包括:
洗手。医疗保健工作者在护理由其看护的每名患者前后均应确保其手部干净。出现艰难拟梭菌暴发时,使用肥皂和温水洗手是更好的洗手方式。含酒精的洗手液无法杀死艰难拟梭菌孢子。
医疗保健机构的访客也应在离开房间或使用卫生间前后用肥皂和温水洗手。
- 接触预防措施。因艰难拟梭菌感染而住院的患者将单独住一间病房,或与受到相同感染的患者合住一间病房。医院工作人员和访客在病房中要戴一次性手套和穿隔离服。
- 彻底清洁。任何医疗护理机构均应使用含有氯漂白剂的产品,对所有表面认真消毒。不含漂白剂的清洁产品可能无法杀死艰难拟梭菌。
生活调理
腹泻的支持性治疗包括:
- 摄取足够的液体。选择含水、盐和糖的液体,如稀释果汁、软饮料和肉汤。
- 补充营养。如果发生水样腹泻,可食用淀粉类食物,如土豆、面条、大米、小麦和燕麦片。咸饼干、香蕉、汤和煮熟的蔬菜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不饿,一开始可能需要进食流质饮食。腹泻痊愈后,您可能会有一段时间难以消化牛奶和乳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