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说明书

修改日期:2010年12月6日|2024年4月2日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说明书(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
处方药物
关注度 关注度   1

【成份】

主要成份: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由含有高效表达人血小板生成素基因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经细胞培养、分离和高度纯化后制成)。
辅料为:人血白蛋白、氯化钠。

【适应症】

  1. 本品适用于治疗实体瘤化疗后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适用对象为血小板低于 50 × 109/L 且医生认为有必要升高血小板治疗的患者。
  2. 本品适用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辅助治疗、适用对象为血小板低于 20 × 109/L 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包括初始治疗无效、或有效后复发而再度治疗无效)但未接受脾切除治疗的成人患者。
  3. 本品适用于既往对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反应不佳但未接受脾切除治疗的 6 岁及以上儿童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使血小板计数升高并减少或防止出血。
针对 ITP 患者,本品仅用于因血小板减少和临床条件导致出血风险增加的 ITP 患者,不应用于试图使血小板计数升至正常数值的目的。

【规格】

每瓶装量 1.0 mL。7500 单位/1 mL(7500U/1 mL);15000 单位/1 mL(15000U/1 mL)。

【用法用量】

本品应在临床医师指导下使用。具体用法、剂量和疗程因病而异,推荐剂量和方法如下:
1. 恶性实体肿瘤化疗时,预计药物剂量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及诱发出血且需要升高血小板时,可于给药结束后 6-24 小时皮下注射本品,剂量为每日每 kg 体重 300U,每日一次,连续应用 14 天;用药过程中待血小板计数恢复至 100 × 109/L 以上,或血小板计数绝对值升高 ≥ 50 × 109/L时即应停用。当化疗中伴发白细胞严重减少或出现贫血时,本品可分别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或人促红素(rhEPO)合并使用。
2. 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 ≥ 6 岁儿童及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参见[临床试验]项下相关内容)
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包括上述适应症第 2 条中所涵盖的范围)时,可皮下注射本品,剂量为每日每 kg 体重 300U,每日一次,连续应用 14 天;若不足 14 天血小板计数已经升至 ≥ 100 × 109/L 时则停止使用本品。若出现口、鼻或内脏等部位出血时,可给予输注血小板、抗纤溶止血药等应急处理。

【禁忌】

  1. 对本品成份过敏者;
  2. 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
  3. 患有其它血液高凝状态疾病者,近期发生血栓病者;
  4. 合并严重感染者,宜控制感染后再使用本品。

【注意事项】

1. 本品过量应用或常规应用于特异体质者可造成血小板过度升高,必须在有经验的临床医师指导下使用。
2. 本品治疗实体瘤化疗后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适用对象为血小板低于 50 × 109/L 且医生认为有必要升高血小板治疗的患者;
本品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适用对象为血小板低于 20 × 109/L 或医生认为有必要升高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即使应用本品治疗,病人也应继续避免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状况或者药物的应用。
3. 本品实体瘤化疗后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应在化疗结束后 6-24 小时开始使用;
4. 并发血栓形成/血栓栓子:血小板计数的过度升高可能会导致并发血栓形成/血栓栓子。过量或错误使用本品可能会使血小板计数升高到可导致并发血栓形成/血栓栓子的水平。为了使发生血栓形成/血栓栓子的风险降到最低,在应用本品时不应试图使血小板计数达到正常值。
5. 对低反应性或不能维持血小板应答者应进一步查找诱发因素,包括本品的中和抗体或者骨髓纤维化。如果血小板计数不能升高到足以避免临床重症出血的水平,请停药。对本品临床研究中的 74 名患者(包括 ITP 患者和肿瘤患者)的检查结果显示 3 例(4%,3/74)出现 1:5 滴度的抗 TPO 抗体,无中和作用。儿童 ITP 临床研究中的 53 名患者中 2例(3.8%,2/53)出现 1:4 滴度的非中和性抗 TPO 抗体。
6. 恶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化:本品对造血细胞表面的 TPO 受体的刺激可能会增加恶性血液病的发生风险。除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外,本品不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7. 使用本品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血常规,一般应隔日一次,密切注意外周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血小板计数达到所需指标时,应及时停药。在用药之前,用药过程中以及用药之后的随访中监测包括血小板计数和外周血涂片在内的血常规。在应用本品前检查外周血分类,建立红细胞和白细胞异常形态的基线水平。定期检查血常规,包括血小板计数和外周血涂片。停药后定期监测至少两周。

【临床药理】

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是刺激巨核细胞生长及分化的内源性细胞因子,对巨核细胞生成的各阶段均有刺激作用,包括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多倍体巨核细胞的发育及成熟,从而升高血小板数目。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由中国仓鼠卵巢细胞表达,经提纯制成的全长糖基化血小板生成素,与内源性血小板生成素具有相似的升高血小板的药理作用。
一次大剂量60Coγ射线全身照射猕猴造成骨髓抑制模型后,分别皮下注射 rhTPO 150U/kg,600U/kg 和人血白蛋白 20 μg/kg,每日一次,连续给药 20 天。实验结果显示,rhTPO 使低谷期的血小板计数平均值升高,处于低值的时间缩短,并使骨髓抑制低谷期的外周血小板聚集率升高。其最低有效剂量为每日 150U/kg。
Balb/c 系小鼠腹腔注射卡铂 150 mg/kg 造成血小板减少模型,经腹腔分别给予 rhTPO 1.1 × 102U、1.1 × 103U、1.1 × 104U/kg 及生理盐水,每日一次,连续给药 10 天后,rhTP0 1.1 × 103U/kg 以上各剂量组能明显减缓卡铂所致血小板数下降。
具有巨核细胞抗原表达的 HEL 和 DAMI 细胞系及正常人骨髓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中,加入 rhTPO 能特异地提高巨核细胞系和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 CD41 抗原的表达、并且促进巨核细胞集落(CFU-Meg)形成。
药效学
参见【药理毒理】相关内容。
遗传药理学
未进行该项实验。

【药理毒理】

生殖毒性
大鼠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毒性试验中,雄性大鼠于交配前 4 周和交配期间,雌性大鼠于交配前 2 周、交配期间至妊娠第 7 天皮下注射给子本品 1500、7500、15000U/kg 天,未见对雄性和雌性生育力、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大鼠和免胚胎一胎仔发育毒性试验中,大鼠于妊娠第 6 天至第 17 天皮下注射给子本品 1500、7500、15000U/kg 天,免于妊娠第 6 天至第 18 天皮下注射给予本品 750、3750、7500U/kg/天,未见对胚胎一胎仔发育的影响。
大鼠围产期毒性试验中,大鼠于妊娠第 6 天至哺乳期第 21 天皮下注射给予本品 1500、7500、15000U/kg/天,未见母体毒性和对子代发育的影响。

【药代动力学】

正常人单次皮下注射 rhTPO 药代动力学研究:受试者随机分为 150U/kg、300U/kg、600U/kg 三个剂量组,每组 8 例,共 24 例,结果显示在体内的吸收与消除过程基本符合线性动力学特征,三个剂量组的 T1/2Ka 分别为 2.5±1.1 h,3.2±2.6 h 和 4.2±2.4 h,Tmax分别为 9.0±1.9 h、10.8±2.4 h 和 11.8±5.4 h。rhTPO 消除比较缓慢,体内半衰期较长。三个剂量组消除半衰期相近,分别为 46.3±6.9 h、40.2±9.4 h、38.7±11.9 h。
多次皮下注射 rhTPO 药代动力学研究:8 名患者分为隔日给药组(隔日皮下注射 rhTPO1.0 μg/kg,相当于 300U/kg,共 7 次)和每日给药组(每日皮下注射 rhTPO1.0 μg/kg,相当于 300U/kg,共 14 天)两组,每组 4 例。随给药次数的增加,每个受试者的血药浓度随之升高,隔日给药组和每日给药组的谷浓度(Cmin)分别在 5 次和 7 次给药后达到稳态水平,稳态 Cmin分别为 1637±969pg/mL 和 2906±1736pg/mL。两组的峰浓度(Cmax)的变化趋势与谷浓度相似,稳态峰 Cmax分别为 2135±1095pg/mL 和 4193±3436pg/mL。每个受试者第 1 次给药后的 AUC 以及 Tpeak和 t1/2等药代动力学参数与末次给药后相比无明显差异,即无时间依赖性的药代动力学变化。多次皮下注射 rhTPO,血药浓度升高的水平与给药的累积剂量正相关,在给药 14 次内,药物在体内无蓄积倾向。
儿童或青少年多次皮下注射 rhTPO 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共 53 例 6-17 岁 ITP 患者接受 rhTPO(300U/kg)皮下注射,每日 1 次,疗程 ≤ 14 天。6-11 岁儿童和 12-17 岁青少年 ITP 患者的稳态谷浓度均值分别为 1783.06 土 961.74pg/mL 和 1015.44±452.83pg/mL。根据 6-17 岁儿童或青少年患者和健康成人的临床研究数据,建立了皮下注射一级吸收一房室线性消除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rhTPO 的表观清除率(CL/F)群体典型值为 1L/h,表观分布容积(V/F)群体典型值为 53.2L、吸收速率常数(KA)群体典型值为 0.846 h-1,CL/F 和 V/F 随着体重的降低而降低。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上市许可持有人】

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