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正文

局部皮质类固醇的全身吸收及其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局部皮质类固醇是治疗各种皮肤疾病的常用药物,但它们也可能通过皮肤被全身吸收,进而产生一系列副作用。皮质类固醇通过抑制胰岛素分泌和拮抗作用提高血糖水平,抑制外周葡萄糖摄取并增加糖异生。全身吸收的风险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类固醇的效力和配方、暴露时间、应用表面积、在皮肤闭塞区域的使用以及应用区域皮肤的厚度和完整性。婴儿和幼儿由于其较大的皮肤表面与身体质量比,全身吸收的风险更高。

在一项病例报告中,一名71岁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氟轻松乳膏后出现急性高血糖症,停用后症状消退。这提示医生在糖尿病患者使用局部皮质类固醇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控制,并根据需要调整抗糖尿病方案。此外,咨询皮质类固醇的包装标签以评估风险同样重要。

尽管没有直接提及局部皮质类固醇与其他药物的具体相互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患者正在接受其他药物治疗,也应考虑到可能的相互作用。此外,使用局部皮质类固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大剂量、长时间使用或封闭敷料可能增加全身吸收的风险;

2. 儿童按比例吸收较大的量,因此更容易受到系统性毒性影响;

3. 皮肤感染的存在可能会增加全身吸收的风险,因此需要使用适当的抗真菌药或抗菌剂;

4. 如果出现不利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皮质类固醇;

5. 对于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要特别注意使用局部皮质类固醇的风险。

长期动物实验研究尚未评估局部皮质类固醇的致癌性。泼尼松龙和氢化可的松的致突变性表现为阴性,但对于生育力的影响,目前尚无长期研究评估。因此,对于有生育需求的人群,应权衡使用局部皮质类固醇的利弊。此外,目前没有关于局部皮质类固醇在妊娠和哺乳期的安全性数据,因此在怀孕或哺乳期间使用此类药物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特别是对于长期使用或大剂量使用的情况,应谨慎考虑其风险和效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