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类固醇的使用指南及其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外用类固醇是一种含有皮质类固醇成分的药物,主要以气雾剂、乳膏、凝胶、乳液、溶液和胶带的形式,适用于外部应用于头皮或皮肤。皮质类固醇通过模仿肾上腺产生的天然皮质类固醇激素,来控制炎症反应。除了减少应用区域的炎症,外用皮质类固醇还能抑制免疫反应、减少细胞更新和收缩血管。
外用类固醇适用于治疗对皮质类固醇有反应的多种皮肤疾病,其中低到中等效力的类固醇适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盘状红斑狼疮、皮肤干燥、昆虫叮咬、部落间、瘙痒局限于皮肤的小区域、肛门生殖器区域的瘙痒等。而更有效的类固醇适用于治疗斑秃、特应性皮炎、盘状红斑狼疮、扁平苔藓、环状肉芽肿、银屑病斑块和牛皮癣、手部湿疹、剧毒常春藤等疾病。
不同的外用类固醇在效力上存在差异,从非常高的效力到低效力分为1类到7类。不同制剂的吸收力也存在差异,例如倍他米松软膏的吸收力比倍他米松乳膏更好。另外,皮肤的厚度也会影响吸收的效果,皮肤较薄的地方应避免使用强效的类固醇,而皮肤较厚的地方则需要使用更强效的类固醇。同时,使用闭塞覆盖(使用不可渗透或半不可渗透的敷料)可以显著增强吸收效果。此外,外用类固醇有时会与其他成分结合使用,如抗真菌剂或抗菌剂。但联合抗菌/皮质类固醇制剂只能短期使用,以降低耐药性发展的风险。
在选择外用类固醇时,应尽量使用最弱有效的类固醇,但有些医生可能会在最初几天使用更有效的局部类固醇。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外用类固醇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免发生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局部类固醇可能会导致皮肤薄化、萎缩、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局部类固醇时,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最弱有效的药物,避免长期使用,并注意观察皮肤的变化情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