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正文

非侵入性治疗在浅表性基底细胞癌中的应用与评估

浅表性基底细胞癌(BCC)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全球发病率持续上升,给医疗服务带来了巨大负担。虽然大多数BCC需要手术治疗,但对于浅表性BCC,非侵入性治疗方法成为一种可行的选择。然而,之前缺乏长期随访的随机对照试验,使得国际指南中对于浅表性BCC的首选非侵入性治疗尚未形成共识。

一项在荷兰进行的为期三年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比较了三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包括咪喹莫特乳膏、氟尿嘧啶乳膏和氨基乙酰丙酸甲酯光动力疗法(MAL-PDT)。共有601例浅表性BCC患者参与了这项研究,结果显示,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后,约80%的患者未出现肿瘤复发;氟尿嘧啶乳膏治疗的患者清除率为68%,而MAL-PDT治疗的患者清除率为58%。两种乳膏在美容效果和局部不良事件风险方面相同,但氟尿嘧啶乳膏价格较低。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多数原发性、低风险的浅表性BCC,咪喹莫特和氟尿嘧啶乳膏都是有效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法。虽然数据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咪喹莫特优于氟尿嘧啶,但非侵入性治疗的主要优点在于能够在不进行手术的情况下治疗,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并对周围组织有保护作用,同时可以在家庭中应用。这些方法提供了避免手术和减少医疗实践需求的可能性。

氟尿嘧啶乳膏是一种外用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光化性或日光性角化病,其成分包括5-氟尿嘧啶、对羟基苯甲酸甲酯、聚山梨醇酯60、丙二醇、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纯净水、硬脂醇和白凡士林。氟尿嘧啶通过干扰DNA和RNA的合成,导致细胞不平衡生长和死亡。研究显示,约5.98%的局部剂量被全身吸收,每日使用两次时,全身吸收范围在100毫克至6毫克之间。

尽管氟尿嘧啶乳膏在治疗光化性或日光性角化病方面效果显著,但它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基底细胞癌。对于孤立的、易于接近的基底细胞癌,手术仍然是首选方法,因其成功率几乎为100%。氟尿嘧啶乳膏适用于多个病变或难以治疗的部位,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其他类型基底细胞癌中的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总之,非侵入性治疗方法为浅表性BCC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和方便的治疗选择,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然而,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这些结果,并在不同患者群体中进行更深入的比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