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ludan:针对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及其相关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抗凝治疗
Refludan [注射用 Lepirudin (rDNA)] 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它是一种重组水蛭素,由65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6979.5道尔顿。与天然水蛭素相比,Refludan仅在分子N末端用亮氨酸替代了异亮氨酸,并且在第63位的酪氨酸上没有硫酸根。Lepirudin的活性可通过显色测定法测量,其中抗凝血酶单位(ATU)定义为能改变一个单位世界卫生组织制剂89/588凝血酶的Lepirudin量,其比活性约为16,000 ATU/mg。Lepirudin的作用机制与抗凝血酶III无关,且不抑制血小板因子4。当一个Lepirudin分子与一个凝血酶分子结合时,它会阻断凝血酶的血栓形成活性,导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INR)值增加。
Refludan以无菌、白色、冷冻干燥的粉末形式提供,可用于注射或输注,可溶于无菌注射用水USP或0.9%氯化钠注射液USP。每瓶Refludan含有50毫克Lepirudin,其他成分包括40毫克甘露醇和氢氧化钠,用于将pH调节至约7。
Refludan适用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和相关的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的抗凝治疗,以预防进一步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初始剂量为0.4 mg/kg体重(最高不超过110 kg),通过缓慢静脉推注(持续时间超过15至20秒)给予。随后,维持剂量为0.15 mg/kg体重(最高不超过110 kg)/小时,通过静脉输注进行连续给药,持续2至10天或更长时间,具体根据临床需要而定。通常情况下,初始剂量和维持剂量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体重。对于体重超过110 kg的患者,初始剂量不应增加至超过110 kg体重的剂量(最高初始推注剂量为44 mg,最高初始输注剂量为16.5 m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