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胺:末梢性神经障碍和巨赤芽球性贫血的治疗剂
中巴胺是一种药效分类为末梢性神经障碍治疗剂的药物,药效分类编号为3136,ATC代码为B03BA05,KEGG Drug为D03246。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由于维生素B12缺乏所导致的巨赤芽球性贫血和外周性神经障碍。中巴胺的制剂名称为中巴胺制剂。
根据患者的不同状况,成人通常每日注射一次,每次1安瓿,每周肌肉内或静脉内注射3次。对于巨赤芽球性贫血的维持疗法,每1至3个月注射一次。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中巴胺治疗没有效果,不应继续使用超过一个月。目前,儿童等特定人群的使用效果尚未经过临床试验,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在使用中巴胺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过敏性皮疹等。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包括过敏反应,如血压下降和呼吸困难。此外,注射部位可能会出现疼痛和硬结。为了避免光分解,应特别注意药物的保存和使用方法。
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中巴胺的血药浓度在肌肉注射后约0.9小时达到峰值,而在静脉注射后则在给药后立即到3分钟内达到峰值。连续静脉注射10天后,血清中的B12浓度逐渐增加。在一项国内临床试验中,中巴胺与胸腺嘧啶进行了剂量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中巴胺在治疗外周性神经障碍方面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中巴胺作为一种用于治疗末梢性神经障碍和巨赤芽球性贫血的药物,具有一定的药效和安全性。然而,在使用中巴胺时需要注意其特定的使用方法、副作用和药代动力学特点,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