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新进展:标准疗法与强化治疗对比研究
在第58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一项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吸引了众多关注,该试验探讨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标准治疗后追加强化治疗的效果。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血液癌症,每年约有30,000名美国人被诊断出来。标准治疗方案包括使用蛋白酶体抑制剂、沙利度胺类似物、皮质类固醇和烷化剂的组合进行初始治疗,随后使用高剂量的化疗药物美法仑(Melphalan),并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CT)。之后患者继续接受来那度胺(Lenalidomide)维持治疗以防止癌症复发。
这项由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艾布拉姆森癌症中心的斯塔德莫尔博士主导的研究,纳入了758名70岁以下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配至接受标准治疗、标准治疗加额外化疗或标准治疗加第二次auto-HCT的组别。结果显示,在研究的主要终点——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方面,三个治疗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8个月的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2%、57%和56%。虽然试验结果表明追加的强化治疗并没有显著提升疗效,但研究人员仍将继续跟踪患者情况,以评估长期趋势和结果。
与此同时,来自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一项新研究则表明,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若在接受RVd(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治疗后立即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其生存期更长。然而,这种做法也会增加患者患继发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的风险。研究还指出,对于接受RVd治疗后患有最小残留病(MRD)的患者,如果他们接受早期移植,其无进展生存期会更长。这项由Richardson博士领导的临床试验“Determination”共招募了722名65岁以下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决策参考。
尽管目前的治疗方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有改进的空间。研究人员将继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以期提高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