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尿嘧啶外用乳膏:治疗皮肤鳞屑过度生长和浅表性基底细胞癌的局部抗肿瘤药物
氟尿嘧啶外用乳膏(通用名称:tolak)是一种用于治疗皮肤鳞屑过度生长(如光化性或日光性角化病)和浅表性基底细胞癌的局部抗肿瘤药物。然而,在使用tolak之前,患者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信息。
首先,如果患者对氟尿嘧啶过敏或存在二氢嘧啶脱氢酶(DPD)缺乏症等代谢紊乱疾病,不应使用该药物。此外,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氟尿嘧啶外用乳膏,因为它可能对未出生的婴儿造成伤害或导致出生缺陷。因此,在使用药物期间应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以防止怀孕。同样地,18岁以下的人也不应该使用这种药物。
使用tolak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困难以及面部、嘴唇、舌头或喉咙肿胀)、皮肤疼痛、肿胀、瘙痒、灼热、刺激等。在皮肤开始愈合之前,它可能会变红、干燥、柔软和硬皮,这些都属于正常的皮肤反应。如果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如新的或恶化的皮肤疮、发热、发冷以及严重的胃痛、血性腹泻和呕吐,应立即就医。
使用氟尿嘧啶外用乳膏时,还需注意避免与某些药物和食物发生相互作用。不要将该药物用于眼睑、眼睛、鼻子或嘴巴部位,如果药物进入眼睛,应用水或盐水冲洗。此外,应小心避免在口腔、鼻子或眼睛周围的皮肤褶皱处使用氟尿嘧啶局部。在使用该药物期间,避免在治疗区域使用其他药物,除非医生告知。同样地,还要避免暴露在阳光下,因为氟尿嘧啶外用会增加晒伤的风险,在户外活动时,应穿着防护服并使用防晒霜(SPF 30或更高)。
氟尿嘧啶不仅限于外用,它也是一种全身性药物,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包括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胃癌和胰腺癌。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氟尿嘧啶通常与亚叶酸或左亚叶酸及其他药物如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合用。在乳腺癌治疗中,氟尿嘧啶常与其他药物如环磷酰胺、阿霉素和甲氨蝶呤合用,用于手术和转移性乳腺癌的辅助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氟尿嘧啶外用乳膏的药效和安全性已经在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在一项针对光化性角化病患者的多剂量、随机、开放标签、平行研究中,发现0.5%氟尿嘧啶乳膏的全身吸收率相对较低,仅为约0.76%,远低于5%的外用乳膏。
综上所述,氟尿嘧啶外用乳膏是一种有效的局部抗肿瘤药物,适用于治疗多种皮肤问题,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性和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