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必保证每天睡7 - 8小时”可降低20%传染病住院风险
感染性疾病有流感、肺炎乃至败血症、肝脏感染等多种形式,仍然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其中需要住院的重症感染,不仅给患者健康,也给医疗资源带来相当大的负担。中国南方医科大学研究团队近期进行的大规模队列分析结果表明,睡眠习惯与这类感染性疾病导致的住院风险密切相关。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不仅是单纯的睡眠时间,包括睡眠质量和生物节律在内的“健康睡眠模式”能够显著降低重症感染风险。
这项研究基于对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登记的397,523名成年人平均13.5年的跟踪观察结果。参与者根据研究初期睡眠相关问卷,依据夜间睡眠时间、周期类型(晨型与夜型)、是否失眠、白天困倦程度这4个项目获得睡眠分数。被归类为“健康睡眠习惯”的人保持每天7 - 8小时睡眠,遵循晨型生活模式,没有失眠和白天困倦问题。他们的感染住院风险相比其他人显著更低。
全体参与者中发生了63,777例感染相关住院病例,拥有健康睡眠分数的人群肝脏感染住院风险降低20%,败血症风险降低9%。而且,65岁以下人群和女性中,睡眠习惯与感染预防之间的关联性更强。研究团队强调,根据感染类型的不同,睡眠模式与之的关系可能有所不同,尤其免疫系统的反应和生物节律的调节能力可能是决定抗感染能力的重要因素。
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洪敏丽博士称,这项研究表明睡眠不仅能恢复疲劳,还能在预防感染性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果所有研究参与者都保持健康的睡眠习惯,本可以预防超过10%的整体感染住院病例”。她强调健康睡眠作为一个“可修正的风险因素”能减少感染,更值得关注。
效果也因年龄和性别而有差异。在年轻人群和女性中,睡眠改善的感染预防效果尤为显著,这表明睡眠管理可能成为未来公共卫生策略的一个重要因素。洪敏丽博士强调,“特定人群中睡眠的保护效果更显著这一点,为定制预防策略提供了重要线索”。研究人员还提出有必要开展后续研究以揭示睡眠和感染反应之间的生物学联系机制。
这项研究结果(《健康睡眠习惯与感染住院风险:一项大规模社区队列研究》)于3月27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转化精神病学》(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