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恩汀胶囊治肝豆状核变性(威尔逊病)
肝豆状核变性,也称为威尔逊病(Wilson病),是一种由遗传性代谢紊乱引发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肝脏内铜的异常累积和神经系统的损伤。威尔逊病的发生源于ATP7B基因突变,该基因编码一种关键蛋白质,负责将肝脏中的游离铜转运到胆汁中并最终排出体外。然而,在威尔逊病患者中,ATP7B基因的突变导致这种蛋白质功能失常,使得肝细胞无法有效排除铜,从而引起铜在肝脏中的过度积累。这种过量的铜积累会对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和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曲恩汀胶囊,又称D-青霉胺二羧酸盐片,是当前治疗威尔逊病的主要药物之一。曲恩汀胶囊的有效成分是一种二价阳离子,它通过与细胞内的游离铜结合,形成一个稳定的复合物。这个复合物能够被ATP7B蛋白识别并转运至胆汁中,从而加速体内铜的排泄,减少肝脏中铜的积累。因此,曲恩汀胶囊成为威尔逊病治疗的重要选择之一。
在应用曲恩汀胶囊治疗威尔逊病时,剂量需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而言,初始推荐剂量为每日750毫克,分三次服用,每次250毫克。根据患者的肝功能及病情进展,剂量可逐步上调,直至达到维持剂量,通常为每日1500毫克,分三次服用。
尽管曲恩汀胶囊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警惕可能出现的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食欲下降、恶心、腹泻等。此外,定期监测患者的肝功能、血清铜浓度和血清尿酸浓度也是必要的。若出现肝功能异常、症状加剧或严重药物副作用,应考虑调整剂量或暂停治疗。
除药物治疗外,饮食管理对威尔逊病的控制同样重要。患者应避免摄入高铜食物,如海鲜、肝脏、巧克力等,并适当增加富含锌、钠和蛋白质的食物摄入,以促进铜的代谢和排泄。
综上所述,曲恩汀胶囊在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与体内游离铜结合,加速铜的排泄,减少肝脏中铜的积累。尽管曲恩汀胶囊较为安全,但仍需密切关注剂量调整和肝功能及血清铜浓度的监测。此外,合理饮食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对威尔逊病的综合管理至关重要。
- 全部名称:
- 曲恩汀胶囊、TECZA、TETA、Trien、Trientine、Trientine hydrochloride
- 适 应 症:
- 用于治疗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可供不能耐受青霉胺的患者选用。
- 上市状态:
- 批准上市 申请上市
- 生产药企:
- MSN、珠海津之敦
- 规格:
- 15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