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的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用于静脉输液的药物,属于合成的三唑类抗真菌剂,是新亚类中的第一个。其化学名为2,4-二氟-α,α1-双(1h-1,2,4-三唑-1-基甲基)苄醇,分子式为C13H12F2N6O,分子量为306.3,呈白色结晶固体,微溶于水和盐水。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等渗、无菌、无热原的溶液,每毫升含有2毫克氟康唑和9毫克氯化钠。该注射液被包装在100毫升和200毫升的柔性塑料容器中。这种柔性容器由特殊设计的多层塑料制成,与容器接触的溶液可能会以极少量浸出其某些化学成分,但生物测试支持其安全性。氯化钠稀释剂的pH值范围为4.0至6.5。
氟康唑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显示,口服和静脉给药的生物利用度相似。单剂量200毫克口服氟康唑片剂和两种混悬强度之间建立了生物等效性。在禁食的正常志愿者中,口服给药后血浆峰值浓度出现在1至2小时内,血浆消除半衰期约为30小时(范围:20至50小时)。单次口服400毫克氟康唑的平均血浆峰值浓度为6.72微克/毫升(范围:4.12至8.08微克/毫升),血浆浓度和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成比例。
每日一次口服50至400毫克氟康唑,在5至10天内达到稳态浓度。给予负荷剂量(在第1天)为通常每日剂量的两倍,则血浆浓度在第二天接近稳态。氟康唑的表观分布体积接近全身水的分布体积,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11-12%)。单次或多次口服剂量长达14天后,氟康唑可以渗透到所有研究的体液中。在正常志愿者中,无论剂量、途径或给药时间如何,氟康唑的唾液浓度均等于或略高于血浆浓度。在支气管扩张患者中,单次口服150毫克氟康唑后的痰液浓度等于给药后4和24小时的血浆浓度。
综上所述,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作为一种新型抗真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显著的效果,尤其适用于多种真菌感染的治疗。
-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药学特性、临床药理学及应用 2024-11-16
-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一种高效的抗真菌治疗选择 2024-11-16
-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usp):合成三唑类抗真菌剂的新亚类中的首个产品 2024-11-16
- 氟康唑与尼莫地平联用的安全使用指南 2024-11-16
- 新型抗真菌化合物有望替代氟康唑治疗鹅口疮和念珠菌病 2024-11-16
- 氟康唑:合成三唑类抗真菌剂的新亚类 2024-11-16
- 氟康唑——治疗真菌感染的强效药物 2024-11-16
- 警惕氟康唑与多塞平联合使用引起的心律不齐风险 2024-11-16
- 尼莫地平与氟康唑联合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及常见副作用 2024-11-16
- 氟康唑:治疗多种真菌感染的高效抗真菌药物 2024-11-15
- 氟康唑:抗真菌药物的全面指南 2024-11-15
- 氟康唑(Diflucan):高效抗真菌药物及其应用 2024-11-15
- Diflucan(氟康唑)的正确使用及注意事项 2024-11-15
- Diflucan抗真菌药物氟康唑的全面概述 2024-11-14
- 氟康唑注射液有效的抗真菌药物 2024-11-14
- 氟康唑临床应用的抗真菌药物 2024-11-14
- 氟康唑Usp一种具有独特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抗真菌药物 2024-11-14
- 混合药物使用说明包含氟康唑、布洛芬、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 2024-11-14
- 氟康唑,Usp合成三唑类抗真菌剂的第一个新亚类 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