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正文

氟康唑:一种新型合成三唑类抗真菌剂的药理学和应用

氟康唑是一种新型合成三唑类抗真菌剂,也是该类药物中的第一个亚类。其化学名为2,4-二氟-α,α1-双(1H-1,2,4-三唑-1-基甲基)苄醇,分子式为C13H12F2N6O,分子量为306.3。氟康唑是一种白色结晶固体,微溶于水和盐水。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无菌、无热原的溶液,每毫升含有2毫克氟康唑和9毫克氯化钠。注射液的氯化钠稀释剂的pH范围为4.0至6.5。这种注射液分为100毫升和200毫升两种规格,包装在Intravia塑料容器中。尽管塑料容器可能释放少量化学成分,但经过生物测试证明其安全性。

氟康唑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在静脉注射和口服给药后表现出相似性。正常志愿者中,口服氟康唑的生物利用度超过90%,且其血浆峰值浓度(Cmax)出现在1至2小时之间,血浆消除半衰期约为30小时(范围:20至50小时)。单次口服400毫克氟康唑的平均Cmax为6.72 μg/mL(范围:4.12至8.08 μg/mL),血浆浓度和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与剂量成正比。每日一次口服50至400毫克氟康唑后,在5至10天内可达到稳态浓度。给予两倍于通常每日剂量的负荷剂量(在第1天)可以使血浆浓度在第二天接近稳态。

氟康唑的表观分布体积接近全身水的表观分布体积,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11%-12%)。单次或多次口服剂量长达14天后,氟康唑可以渗透到所有研究的体液中。在正常志愿者中,不论剂量、途径或给药时间如何,氟康唑的唾液浓度均等于或略高于血浆浓度。在支气管扩张患者中,单次口服150毫克氟康唑后的痰液浓度与给药后4和24小时的血浆浓度相等。在真菌性脑膜炎患者中,脑脊液(CSF)中的氟康唑浓度约为相应血浆浓度的80%。

氟康唑的药理学特征使其成为治疗多种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其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的血药浓度使其适用于多种给药途径,包括口服和静脉注射。此外,氟康唑的低蛋白结合率和广泛的组织分布进一步增强了其疗效。

名 称:
Fluconazole
全部名称:
fluconazole、Diflucan、达菲康(氟康唑)、氟康唑
上市状态:
规格:
口服片剂,口服混悬液,静脉输注用注射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