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嘌呤醇与非布索坦: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别嘌呤醇(Allopurinol)是一种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化学上称为1,5-二氢-4h-吡唑并[3,4-d]嘧啶-4-酮。它主要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别嘌呤醇的药物成分包括100毫克或300毫克的别嘌呤醇,以及乳糖、硬脂酸镁、淀粉和聚维酮等非活性成分。别嘌呤醇通过抑制嘌呤分解代谢过程,减少尿酸的产生,其代谢产物奥昔匹诺(Alloxanthine)同样具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别嘌呤醇和奥昔匹诺能够显著增强次黄嘌呤和黄嘌呤在核苷酸和核酸合成中的再利用,而不会破坏正常的核酸合成代谢。接受别嘌呤醇治疗的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中次黄嘌呤和黄嘌呤的浓度通常在0.3至0.4 mg/dl范围内,远低于会发生沉淀的饱和水平(高于7 mg/dl)。黄嘌呤和次黄嘌呤的肾脏清除率至少是尿酸的10倍,但其增加并未伴随肾结石的问题。别嘌呤醇约有90%从胃肠道吸收,血浆峰值通常在1.5至4.5小时出现,单次口服300毫克后,别嘌呤醇和奥昔匹诺的最大血浆浓度分别为3 mcg/ml和6.5 mcg/ml。别嘌呤醇在体内代谢迅速,血浆半衰期约为1至2小时。
非布索坦(Febuxostat)也是一种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用于治疗成年痛风患者的高尿酸血症。非布索坦的推荐剂量为每天一次40毫克或80毫克,初始剂量为40毫克,每日一次。如果两周后血清尿酸浓度仍不低于6 mg/dl,则推荐剂量增至每天一次80毫克。非布索坦在使用硫唑嘌呤或巯基嘌呤治疗的患者中是禁忌的。使用非布索坦时需注意预防痛风耀斑,并监测肝功能,因为有报告指出非布索坦可能引发严重的皮肤反应和肝损伤。非布索坦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异常、恶心、关节痛和皮疹等。
总之,别嘌呤醇和非布索坦均是有效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用于控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它们具有不同的适应症和用药注意事项,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非布索坦片剂治疗痛风:疗效与风险并存 2024-11-16
- 非布索坦治疗痛风:疗效、风险与管理 2024-11-16
- 非布索坦使用指南:适应症、剂量、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 2024-11-16
- 非布索坦:用于痛风治疗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2024-11-16
- 非布索坦与别嘌呤醇在痛风患者中的心血管风险比较 2024-11-16
- 非布索坦治疗痛风:疗效与风险并存 2024-11-16
- 非布索坦片剂:心血管风险下的痛风治疗选择 2024-11-15
- 非布索坦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详细介绍 2024-11-14
- 非布索坦痛风患者的长期尿酸管理 2024-11-14
- 使用Febuxostattablets需谨慎注意事项和风险 2024-11-14
- 非布索坦片剂成分、外观、特性及包装详解 2024-11-14
- 痛风治疗新选择Febuxostat片剂的适应症、用法及注意事项 2024-11-14
- Uloric注射液痛风患者的理想治疗选择 2024-11-14
- 非布索坦(Febuxostat) 2024-11-12